• 首页

  • 关于我们

    • 基金会介绍
    • 历史沿革
    • 组织架构
    • 基金会章程
    • 工作团队
    • 联系我们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35周年专题活动
    • 重大活动
    • 影像集
    • 图片集
    • 基金会公告
  • 公益项目

  • 基金专项

  • 信息公开

    • 捐赠公示
    • 年度工作报告
    • 年度审计报告
    • 项目信息披露
    • 税前抵扣
    • 政策法规
    • 其他
  • 我要捐赠

登录 注册 退出
X
扫码进入个人中心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闭幕 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智慧

2021-11-22 09:41

来源:

  当地时间11月13日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26)“加时”一天后,在英国格拉斯哥闭幕。大会达成决议文件,就《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达成共识。

  COP26是《巴黎协定》进入实施阶段后召开的首次缔约方会议。在约两周时间内,各缔约方共同努力弥合分歧、扩大共识,最终达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为落实《巴黎协定》奠定了良好基础。大会还通过了《关于森林和土地利用的格拉斯哥领导人宣言》等多个文件。

  此外,各方同意将长期资金的议程延续至2027年,发达国家在2025年前将继续承担现有义务,并在2024年完成2025年后新的资金量化目标安排;大会决定建立并立刻启动“格拉斯哥—沙姆沙伊赫全球适应目标两年工作计划”,以落实《巴黎协定》关于全球适应目标的要求,并增进各方关于全球适应目标的理解。

  虽然本次大会在适应、资金支持等议题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发展中国家的一些核心关切并未得到很好的回应。早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发达国家就集体承诺,在2020年前每年提供至少1000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然而12年过去了,发达国家从未能真正兑现这一承诺。不少发展中国家在大会期间对此表达了失望,有关资金落实的谈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适应方面,发达国家对全球适应目标态度持续消极,仍然反对为其设立正式谈判议题。

  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本次大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大会开幕前,中方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未来还将陆续发布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和煤炭、电力、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的实施方案,出台科技、碳汇、财税、金融等保障措施,形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

  在大会开幕后举办的世界领导人峰会中,中方就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世界经济复苏这一时代课题,提出维护多边共识、聚焦务实行动、加速绿色转型3点建议,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大会期间,中方始终以建设性态度同有关各方积极沟通磋商。中国与美国在双边气候变化领域的联合文件为大会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有效提升了各方合力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积极建设性地推动大会进程,为弥合各方分歧、扩大共同立场注入了动力。中国代表团积极主动与联合国、《公约》秘书处、大会主席国英国及各缔约方密切磋商、协调立场,维护了《公约》《巴黎协定》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相关原则和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发挥了积极建设性作用,为大会成功举办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中国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会后表示,本届大会达成的决议文件,特别是达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对于维护多边主义、聚焦《巴黎协定》落实具有重要意义,将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持续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贡献。中国将一如既往坚持多边主义,坚决遵守《公约》及《巴黎协定》确立的原则,尽己所能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实现向清洁能源系统转型等,共同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转自《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16日   第 17 版 记者 许立群)


联系我们

邮政编码:100714

京ICP备09053274号-1

联系电话:010-84239390

传真:010-84239264

E-MAIL:cgf@cgf.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

友情链接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公益宝平台

腾讯公益平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中国绿化基金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53274号-1  技术支持: 中科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